近来,肠一则获奖音讯引发了广泛重视——由首届岐黄学者 、从计我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(消化)科主任魏玮掌管完结的护第“常见功用性胃肠病‘脑肠同调’新治则及作用点评办法”荣获北京市科学技能进步奖一等奖 。2019年新版《北京市科学技能奖赏办法》发布以来 ,大脑该项目是肠仅有取得此奖赏一等奖的中医药临床类研讨。
什么是从计“脑肠同调”?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怎样美妙的联络?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魏玮 。
胃肠道是护第人体的“第二大脑” 。
一严重就想拉肚子,大脑气愤经常感觉肠胃不舒服,肠吃美食时会感到心境愉悦,从计而饥饿时脾气变得浮躁……日常日子中 ,护第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大脑体会。
“其实,肠胃肠道不只是从计消化器官 ,仍是护第心境的表达器官 ,它可以反映并影响咱们的心境状况。”魏玮介绍,西医在心境方面首要重视焦虑和郁闷两个维度 ,中医则将心境分为“七情六欲五志”共18个维度。其间 ,“七情”分别为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 、恐 、惊。中医传统理论以为,五脏与心境严密相连 ,适度表达情志有利身心健康 ,但过度则易伤身 。
“《黄帝内经》提出 ,‘胃欠好则卧不安’ ,也便是说 ,胃肠不舒服就会呈现歇息欠好的表现;相反 ,歇息欠好也会导致胃肠不舒服。”魏玮表明,它实际上着重了消化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严密联络 。
这一理念与现代医学研讨不约而同 。
世界上,1998年 ,“第二大脑”概念呈现,胃肠道又被称为“腹脑”“肠脑” ,即肠管和肠道神经系统、肠道微生物构成人体的“第二大脑” 。2012年 ,“脑-肠-微生态轴”理念被提出 ,研讨者以为脑肠间存在双向交互作用。2016年 ,世界功用性胃肠病的权威专家安排罗马委员会提出,脑肠互动异常是功用性胃肠病发病的共性病理机制 。
“这个‘第二大脑’与咱们的主脑——大脑之间有着杂乱而亲近的联络